电影阿修罗
高分推荐

阿修罗

Asura

影片信息

野泽雅子 / 林原惠美 / 玄田哲章 / 平田广明 / 岛田敏 / 山像香 / 山口胜平 / 水岛裕 / 兴梠里美 / 阪口大助 / 熊井统子 / 小林由美子 / 三瓶由布子 / 大浦冬华 / 楠大典 / 中博史 / 渡边久美子 / 加藤优子 / 园崎未惠 / 泷知史 / 川田绅司 / 木村雅史 / 大畑伸太郎 / 新垣樽助 / 鹤冈聪 / 奈良彻 / 粕谷雄太 / 藤本教子 / 大林洋平 / 金田晶 / 北大路欣也
  •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立即播放  无尽云

选择来源

  • 无尽云
  • 量子云 2012
  • 暴风云
  • 闪电云
5.0
网友评分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8.2542次评分
5.0
网友评分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8.2542次评分
给影片打分《阿修罗》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我也要给影片打分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首页电影阿修罗

猜你喜欢

同主演

为你推荐

 换一换

精彩评论

  • 林朝露
    林朝露发表于 2023-12-01 01:07:36
    “阿修罗场”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残酷暴力的场面,但事实上,佛经中记载的阿修罗道是最低等的善道,并不是恶道。轮回不是一生一次的经历,道路永不改变,命运处处不变。于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句诗就显得更加深刻和有意义了。
    电影《阿修罗》以老和尚的旁白开始,直白地呈现了那个满目疮痍、饥荒的时代背景,接着是一段极其重要的旁白:“我过去所造的一切恶行,都是贪婪所造成的。” ,从一开始的嗔恨和无明,从身、语、意而生,我现在后悔一切。”这句话出自《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业”的意思是“创造”。佛教认为,人的身、语、意,即行为、语言、思维活动,都会造业。业力是一种能产生苦乐果报的持续力量,它是人类一切思想、言语和行为的综合体。业分为善业、恶业和无记业。根据佛教伦理原则,人所造的业,就像人所种下的种子。一旦今生或来世因缘成熟,必然会受到果报。善行会得到福报,恶行会得到恶报。业力理论为整部作品隐含的“必然性”奠定了基础,也是生死轮回背后的驱动力。
    “三业,各有自私。因为各有自私,所以一切自私都是共有的,没有固定的地方。无缘无故的迷惑,也没有痕迹。如果你修行,如果你欲得菩提,须除三惑,若不除三惑,纵得神通,皆为世间缘用,习气不灭,堕入魔道。虽然你想破除迷惑,但你会更加虚伪。如来说:我可怜。你自己造成的,这不是菩提的错。” (《楞严经》)现在是过去的果,现在是未来的因,佛教的生死轮回论是以业力不灭为基础的,人死后,各种业力寻求新的生命载体继续轮回,因果都是自己造成的,自己承担的,只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才能避免堕入恶道,遭受无尽的痛苦。
    这部电影的片名与佛教的轮回观念密不可分。佛教的“六道”是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需要澄清的是,虽然“阿修罗场”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残酷暴力的场面,但事实上,佛经中记载的阿修罗道是最低等的善道,并不是恶道。
    据《法苑珠林·修罗部》记载:“走修罗之道的人,一生多有波折,也可称为战争、战争,形容成长过程中不断遭遇的弊端,饥寒交迫,容貌粗俗。每当它们充满愤怒和毒气,锋芒凛冽,巍然耸立,惊人,三头八臂,翻山越海,将太阳升入云端,向天要食,向天要酒。大海。这一切都是避难所。” “阿修罗,因为不能忍善,不能下定决心,所以对各种事情都仔细聆听。去教育,他的心不为所动,而且心高气傲,所以他不是一个健康的好孩子,而且他不是天,所以名叫阿修罗。”
    我们可以总结出阿修罗的几个特点:他们有悲惨的身世,有许多不幸的命运;他们的外表粗俗(“阿修罗生出直女和丑男”);他们生性嫉妒、愤怒(他们经常与释天帝成群结队地战斗,但往往遭到失败,身体残疾,痊愈后继续杀戮、战斗,直至失败。)
    也有不少佛经以“阿修罗”作为其他五众生中几类的组合。比如《正法念处经》,分为饿鬼道和畜生道两种。 《楞严经》中说,阿修罗分为天界、人界、饿鬼界、畜生界四种。不同生命的阿修罗有不同的特征和形态。
    我们可以这样猜测:阿修罗本身就是一个非善非恶的概念,缺乏自身的光环,介于善恶之间,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整理一下佛教中关于阿修罗的知识,并将其与电影中的阿修罗小男孩联系起来,我们可以惊讶地发现无数的相似之处。阿修罗成长于饥荒之年,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生活无着。他的生存欲望唤醒了人性。凭借非凡的生存欲望和生理优势,他成为了猎杀人类的怪物。在遇到老和尚和若狭之前,阿修罗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完全不文明,眼里只看到食物,看不到生命。他残忍、暴力、好斗、敏捷。现阶段我们不能用人类的道德标准来评判阿修罗,因为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存在于“人间”。没有温饱,何谈教育、道德、人文?所以,我们虽然身处人间,但“恶鬼”却无处不在,世间已堕入恶道之中。
    如《楞严经》所言:“此等众生,不知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未能证得真清净,皆是杀盗淫乱所造成。反之,若有此三众生,则不杀、不盗、不淫而生。” “淫,鬼有名,命无名,有缘无缘,都会有轮回。”他们根本不知道轮回的意义。对他们来说,杀、盗、淫等恶行只是随意的事情,更何况人性还没有发育成熟。开悟的阿修罗。
    虽然剧情对老和尚的关注不多,但这个角色在整部作品中却至关重要。遇见他之后,小食人魔第一次有了名字,第一次他的嚎叫声不再是一种动物,而是一种语言的声音。而这个声音就是佛教中最具代表性的词语——“南无阿弥陀佛”。虽然他发音不准,虽然这个词在普通人看来很平常,但实际上却承载着非常沉重的分量。念这句话就叫“念佛”。名字和语言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南无阿弥陀佛”是佛教和善良的种子。这样的安排,预示着阿修罗未来可能会经历的变化。
    所有的改变都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即使善良的种子已经存在,阿修罗仍然是肮脏、暴力、邪恶的凶手。参照佛教五戒十善的标准(五戒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业包括身、语、意三业。身业有三种:不杀、不盗、不邪淫;四语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闲话;以及三种心行:无贪、无嗔、无痴。 )杀生是最严重的罪恶,与被视为罪恶根源的“三毒”:贪、嗔、痴,在阿修罗身上都能看到它们的影子。一个造下无数恶业的人,如何才能改变呢?这时,少女若狭出现了。
    她似乎是人性和母性之美的化身。她教阿修罗吃熟食、使用餐具、与人沟通、互相沟通、互相信任。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她却如春风化雨般温柔地埋葬在阿修罗。我心中的种子在若狭的浇灌下开始悄然发芽。
    若狭对阿修罗的喜爱源于她内心对和平与安定的向往。她试图改变阿修罗的行为,都是她渴望整个世界依然美好的表现。她心里有憧憬,有向往。只有当世界变得更好时,这些期望才能变成现实。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世界上不存在完全无私的人性。当自己和自己在乎的事情受到威胁时,所有依附于优越感和自己能力的善行都别无选择,只能逃避。村民们如此,若狭亦如此。更何况,若狭对于阿修罗的态度,已经接近高等生物对于“宠物”的照顾了。虽然我们综合分析他行为的两面,但切不可以完美、完美来苛求、狭隘。被心灵所限制,是自古以来从未改变过的人性弱点。
    判断善恶的标准是什么?吃人是邪恶的,但是猎杀同类作为食物就不是邪恶的吗?
    不愁生计的人(神道),因丧子之痛而被仇恨蒙蔽,堕入杀戮魔窟(修罗道);普通人(人道)因物质极度匮乏而遭受身体极度不适,成为不具备文明人属性的野蛮人(畜生界、饿鬼界);前一秒还占据道德制高点,拿生死开玩笑,下一秒就可以在利益的驱使下变成丧命的鬼(地狱)。
    轮回不是一生一次的经历,道路永不改变,命运处处不变。于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句诗就显得更加深刻和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