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顾景舟

顾景舟

影片信息

  • 片名:顾景舟
  • 状态:HD
  • 主演 :上白/于娜/王伯昭/
  • 导演:冯新民/
  • 类型:传记/
  • 年份:2015
  • 地区:中国大陆/
  • 语言:汉语普通话
  • 上映:未知
  • 时长 :98分钟
  • 更新:2024-05-09 00:23
  • 剧情:影片将全景再现顾景舟民国时期的生活和创作,通过还原蜀山老街紫砂陶业的盛况,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陶瓷合作社成立至今。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的工作场景,充分传达了陶艺人对紫砂陶文化的深厚感情,弘扬紫砂艺术文化,诠释了朴实无华、精益求精的紫砂艺术精神。 。
上白 / 于娜 / 王伯昭
  •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立即播放  无尽云

选择来源

  • 无尽云
  • 闪电云
7.0
网友评分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5.7491次评分
7.0
网友评分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5.7491次评分
给影片打分《顾景舟》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我也要给影片打分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首页电影顾景舟

猜你喜欢

同主演

为你推荐

 换一换

精彩评论

  • 双生南
    双生南发表于 2024-04-16 07:46:32
    距离2015年电影《顾景舟》首映已经快3年了,原本打算写一篇观影笔记,但一直没有把每一个细节都写出来。首先,我身边有很多老师、专业人士,他们比我更了解紫砂。这个观点有点不妥,我觉得不值得。其次,我自己的阅历有限,不敢随意浪费这么优秀的题材。或许,一切都要等待灵感即将袭来的契机。
    虽然我还是像现在这样肤浅。



    1
    让我说一个非常严肃的题外话。拍《顾景舟》的时候,有一天去探班,我站在蜀山大桥边。我旁边的长凳上坐着几个老人。从他们的交谈中,我得知他们是蜀山顾景舟老街的邻居人。当然,他们一直住在这里。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老胡(华胤),顾景舟不是比你大吗?” “哈哈,差不多了,我已经93岁了。”
    事实上,这部电影是为了纪念纪念顾景舟诞辰100周年。他们确实年纪差不多。但从谈话的语气中,我大概能读出来自同时代“参与者”的一种不屑。
    这让我思考手工艺传承与传播的两个极端方向——我们经常做却又总是忽视的“存在”这一事实。
    1、后人太尊重前人了,把它变成了故事,神秘化了,莫名地陷入了怀念。或者只是对“主人”的过度崇拜。
    2、没有专注力、仪式感、缺乏认同感、缺乏记录当下所经历的人和事的观念,从而陷入了后人所追求的恶性循环,导致不幸的损失许多重要数据。
    当然,我也开始思考对于一个人来说,生命的长度和宽度哪个更重要——这是一个相对终极的问题。
    回到电影,这些也许不是题外话。因为影片用简单的解读和艺术的镜头巧妙地回答了这些问题,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理解。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我觉得这部电影是“一场不忘初心的精神盛宴”。
    电影仅仅讲述或还原一个人的生活显然是不够的,但从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角度来看,没有必要深究是非。



    2
    丨人生如戏
    什么是手艺?工匠们的命运将会如何?
    似乎“当局”很少停下来思考这些问题——尤其是当一艘船抓住了“时代之风”时。
    这是一个看重和兜售“手工艺”的时代——无论对错,这都是一种趋势。
    所以,紫砂是幸运的。在历史的轮回中,紫砂首先要感恩茶、感恩时代,然后才会有工匠们自己上演的人间大戏。理论上,任何飞机都不应声称自己是“制高点”。至少在我看来,工艺的“维度”本身就有无限延伸的空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艺术无极限”。
    对于紫砂,我们从来都无话可说。和任何承载着丰富内涵的传统工艺一样,有很多方面值得探索和探索。
    这样,工匠们的“人”元素就会一点一点被放大。例如,那些达到顶峰的人会受到赞扬,并被贴上可量化的“制高点”的标签。
    “紫砂大师”顾景舟无疑是当代紫砂界的巅峰人物。他的名字代表了紫砂的精神品质,他的作品体现了人性情结。
    根据历史经验,这样一个站在顶端的时代“标杆”的命运必定充满坎坷,也充满亮点。
    事实上,确实如此。 “人生如戏”,希望可以用来概括一代紫砂大师的传奇一生。



    1915年,出生。
    1932年,他向祖母邵学习紫砂技艺。
    1936年应聘到上海“郎氏艺苑”,专门生产仿古陶器,名扬上海。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回到宜兴。
    1939年,他不幸感染天花,险些丧命。
    1942年,他第二次到上海,应聘到上海标准陶瓷公司担任示范技术员。
    1948年,抗战胜利后,他往返于上海和宜兴之间,与戴向明、唐云、吴湖帆、江汉鼎等人结为好友,创作了五幅作品,成为一段传奇。
    1951年,他到上海天元化工厂应聘,因肺结核检测呈阳性而被拒绝。
    1954年,他第一个响应号召,参与创办宜兴县唐都陶瓷生产合作社蜀山紫砂厂。
    1955年,蜀山陶瓷生产合作社成立了“紫砂工艺班”,顾景洲是合作社七位老艺人之一。
    1956年荣获全国工艺行业最高荣誉“工匠”称号,并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技术指导”称号。
    1958年,他参与了紫砂造型注浆、轮式车辆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为紫砂工艺厂在困难时期找到了产品解决方案。
    1959年任紫砂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负责全厂的技术指导。
    1965年,他被造反派污蔑为“反动权威”,卷入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
    1975年,他恢复了紫砂艺术家的工作。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作品,并参加了香港第六届亚洲艺术节。
    1982年被授予工艺美术家称号。故宫内700余件紫砂器皿的鉴定
    1983年任紫砂研究所所长。
    1984年,妻子徐宜宝因病去世。
    1985年,应香港金丰公司邀请,赴香港参加展览。
    1988年4月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成为中国紫砂行业第一人。 1991年,他捐资20万元成立“顾景舟教育奖励基金会”。
    1992年,作品《提璧壶》被选为邮电部发行的四枚紫泥邮票之一。1993年作为“宜兴陶瓷艺术展”代表团成员首次访问台湾。
    1996年,他因肺气肿导致肺衰竭去世,享年81岁。


    3
    丨戏剧如人生
    表演是一门主要学科。
    艺术是相连的。电影作为一种影像艺术,是现实和生活的缩影。对于角色电影,最好重新审视屏幕上的角色。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角色,无论大小,都有机会被投射到剧本和银幕上。
    一般来说,这个角色必须具备一些“标签”特质,比如:
    1紧跟时代潮流
    2、有足够的资本站在“风”的中心
    在这个前提下,无论是当代还是后世,总有一天能够超越无名。
    这是法则,也是命运。
    电影《顾景舟》时长103分钟。主要讲述民国时期顾景舟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历程,再现20世纪初宜兴紫砂的发展风貌。
    正值青春年华,技艺高超,爱憎分明,不懂得外交,不懂得表达情感。他有想法,有抱负,但在枪林弹雨的混乱世界里,环境让一切充满变数,他失去了象征底线的标准答案。工匠的命运甚至生命并不重要,更不用说工艺本身了。
    影片中最好的场景之一是“破锅”。顾景舟拒绝了上海商人的金钱利诱,宁愿砸碎那些精心制作的赝品,也不愿成为艺术和人文领域的庸人。这种只能被理解的暗示和讽刺成为影片的高潮,不仅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和灵魂,也为顾景舟的一生埋下了伏笔。
    顾景舟是孤独的,就像电影中悠扬的背景音乐一样,依然挡不住他眼中的无奈和孤独。只有他和他的锅,互相陪伴。紫砂已经成为顾景舟最后的底线和归属,归属也意味着安全感。
    因此,紫砂壶是顾景舟生命中最后的安全感。换句话说,没有紫砂壶,顾景舟就是不完整的。
    戏剧就像生活,但它仍然是戏剧。然而,一部电影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表演是否真实这个相对基本的要求,更在于它的提炼和升华。
    当我们拍摄《顾景舟》时我们想表达什么?
    当我们观看《顾景舟》时,我们想获得什么?
    或许这才是更重要的意义。
    整部电影穿插了民国和80年代两条主时间线,最后重叠在同一个“水桶锅”上。虽然这确实是影片的艺术表达,但传达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无非就是“初心”二字,关于生活,关于信仰,关于感情,关于工匠,关于社会……工匠的最高境界就是将自己与自己的手艺融为一体——这一刻才称得上是初心。比如紫砂和顾景舟,他们一起成功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紫砂或许不是顾景舟,但顾景舟却逃进了紫砂。只有与紫砂融为一体,才算是完整的他,才是我们所认识的顾景舟。戏剧就像生活的《顾景舟》。在表达“初心”核心内涵的同时,实际上是通过顾景舟的故事完成了顾景舟与顾景舟之间的对话。他们彼此有缘——致敬初心,成功打造一场不忘初心的艺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