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昨日女孩

昨日女孩

告别昨日,向昨天告别,Yesterday Girl

影片信息

  • 片名:昨日女孩
  • 又名:告别昨日,向昨天告别,Yesterday Girl/
  • 状态:1080P
  • 主演 :亚历山大·克鲁格/Günter Mack/伊娃·玛丽亚·梅内克/Hans Korte/Ursula Dirichs/Edith Kuntze-Pellogio/E.O. Fuhrmann/Josef Kreindl/Käthe Ebner/Hans Brammer/Karl-Heinz Peters/
  • 导演:亚历山大·克鲁格/
  • 类型:剧情/
  • 年份:1966
  • 地区:西德/
  • 语言:德语
  • 上映:未知
  • 时长 :88分钟
  • 更新:2023-12-14 00:01
  • 剧情:德国新电影运动的开山作。犹太人阿妮塔的家庭受迫害,只身一人逃到联邦德国,希望在新的地方能寻找到更好的生活。但现实却与她的想像格格不入。她因偷了同事毛衣而被判缓刑。为了生存,她不断变换工作,到处流浪,得不到真正的帮助和感情,所品尝到的只是人情冷落和生活屈辱。   昨日女孩的获奖情况 · · · · ·   1966年 威尼斯电影节 OCIC Award - Honorable Mention 亚历山大·克鲁格   1966年 威尼斯电影节(Special Jury Prize) 评委会奖 亚历山大·克鲁格   1967年 German Film Awards(Film Award in Gold) Outstanding Feature Film
亚历山大·克鲁格 / Günter Mack / 伊娃·玛丽亚·梅内克 / Hans Korte / Ursula Dirichs / Edith Kuntze-Pellogio / E.O. Fuhrmann / Josef Kreindl / Käthe Ebner / Hans Brammer / Karl-Heinz Peters
  •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立即播放  光速云

选择来源

  • 光速云
  • 新浪云
  • 闪电云
  • U酷云
  • 极速云
4.0
网友评分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7.5354次评分
4.0
网友评分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7.5354次评分
给影片打分《昨日女孩》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我也要给影片打分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首页电影昨日女孩

猜你喜欢

同主演

为你推荐

 换一换

精彩评论

  • 鹅着呢
    鹅着呢发表于 2023-11-25 07:27:32
    Anita G 拖着行李箱,一身黑衣在街上闲逛,因为手臂酸痛,时不时换手提行李箱。她以世界为家,在城市的河边洗去脸上的疲惫,穿上不太暖和的衣服。巨鸟飞过苍白的天空。她呆呆地看着它尾巴的痕迹,却无法带着它飞到别处去。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有青春期的不美好残留。安妮塔的眼睛没有光芒,嘴唇上几乎没有笑容。茫茫草原上,没有人认得她的脸,只有呼啸而过的火车,车里。窗外的记忆里,她是一道转瞬即逝的风景。 ■青年、电影、革命 《奥伯豪森宣言》发表三年后,26位曾大力宣布“我们将与传统电影决裂,创造新的德国电影”的年轻人却遭遇了资金匮乏的困境。直到1965年,被后人铭记为德国电影史上新电影领袖的亚历山大·克鲁格(Alexander Kluge)争取到了政府资助,成立了“德国青年电影管理委员会”,设立青年电影基金。帮助年轻导演拍摄自己的作品。此后三年,德国新电影迎来了第一个短暂的春天。 20部不完美却又充满活力的影片给当时逃避现实、缺乏艺术的德国影坛带来了明亮的光芒。战后急需重建的德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经济腾飞的历史阶段。这个奇迹时代被经济学家视为充满活力,但在克鲁格看来却是一个“黑暗而令人不安的时期”。在“让人窒息”的时期,对纳粹历史保密的西德社会刻意回避政治,纯粹追求经济和物质重建。废墟上的人们试图忘记昨天的一切,但战争的伤痕却如乌云一般。笼罩着。电影院里流行的类型都是田园风光的情感描述,廉价的泪水刷过脸庞,留下瞬间的表面波动,歌舞的笑声充满了观众的耳膜。此时,英国的“自由电影”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法国《电影手册》男孩们更是大声疾呼他们的划时代新浪潮。 “老电影已经死了,我们需要改变。”这个神奇的宣言不仅在当时德国年轻电影人的心中扎根,也提醒我们:青春、电影、革命,这将是我们永远热爱的三件事。字。 1958年,克鲁格以见习导演的身份参与了德国著名导演弗里茨·朗《印度墓碑》的拍摄。在片场休息期间,他继续写故事,后来还出版了自己的书,名为《履历》小说集》。 1966年,克鲁格将这部小说集的《安妮塔•G》改编成德国新电影《昨日女孩》的奠基之作,并获得了21年没有来到德国的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现在回想起来,这些象征着德国电影在长期干旱后重生的作品与法国新浪潮电影有所不同。厚重的历史轨迹和谨慎的民族性格似乎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与政治和现实的紧密联系。接触的,是节奏和气质上的呆滞,而不是法国人轻松浪漫的生活情调。这些电影的世界里没有白日梦,它们所反映的生活状况也是无穷无尽的矛盾。就像这些刚刚起步的年轻人一样,面对摆在面前的巨大现实,他们心中燃烧着淡淡的希望,却不知道这个希望通向何方。出路在哪里? ■ 青春期并不美丽。出生于莱比锡的22岁女孩安妮塔·G(Anita G)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以东德人和犹太移民的身份来到西德,却无法在这个国家逐渐走向“美好的明天”。在社会中生存。她想要一份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工作,却因为一次盗窃而变得不可原谅;她想继续深造,但因东德学历不被认可而被拒绝;她想要有地方住,却因为付不起房租而不断被房东驱逐;甚至爱情也依赖于色情和交易而变得脆弱。有一个年轻的学生听她讲卡普政变,一起抽烟、听音乐,但他和她一样囊中羞涩。有个已婚公务员带她去看训狗训练,给了她丰富的物资,最后还给了她100马克。影片中两人鲜明的对比,至今仍让人感到不寒而栗。一是战后的德国,到处都有新的项目涌现,而安妮塔则像那些面临拆除的老建筑一样过时。二是影片中闪现的无声电影式的章节字幕,提供“开始新生活”、“给我们信心”、“我知道有一天会发生奇迹”等乐观信息,但正如安妮塔的..前方的路越来越窄,谎言的戏谑性显露出来,大幕也匆匆结束。在这个教育发达、法制规范、经济充沛的世界里,一切都像新生一样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安妮塔的生命在22岁时过早地被暂停了。她的故事开始于秩序严明的法庭,结束于冰冷的疯人院。当她在生下死婴的那一刻失控后,她仍然面临着围绕在她周围的神秘墙壁。这堵黑暗的墙很难倒塌,但却暂时将她与周围的世界隔离开来,让她的灵魂在孤独中找到了平静。 ■ 《盲目的爱《昨日女孩》作为克鲁格的故事片处女作,初步展现了其电影的基本特征,如逻辑和情节的弱化、纪录片片段和虚拟图像的穿插、以叙事和叙事方式组织影片等。无声电影风格的字幕。等待。毫无疑问,克鲁格在思想和形式上始终具有前瞻性和原创性。不妨以《昨日女孩》中训狗练习的情节为例。驯化的主题在随后的电影中非常重要《马戏院帐篷顶上的艺人》再次出现。克鲁格曾说过,艺术有两个特点:一是驯化,用强迫的态度推动转化;二是修炼,这是他的理想。在这一点上,克鲁格可以说和他的导师、“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西奥多·阿多诺相似,强调电影应该承担的理性思考的责任。阿多诺对文化产业持批判态度,认为正是谎言、文化产业与意识形态的勾结,形成了强制力,并带来了三种负面的社会功能:操纵、欺骗和辩解。电影业就是这种强制力的突出体现。电影所承载的模糊意识形态系统地复制了现有的社会秩序,强化了“世界就该如此”这一不可改变的观念。沉浸在剧情中的观众往往会失去独立判断的能力,模糊了电影与生活的区别,造成了人们无力反抗不合理社会的历史局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要求观众的积极介入、推翻旧有的电影语法就显得尤为必要。正如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所说,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性格细腻的人物、制造幻觉的能力等设定,虽然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但却让观众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无法思考什么他们看到和听到。他们只剩下幼稚的泪水和无知的笑声,永远不会采取积极的行动去改变。现实。这也导致了克鲁格电影中的情节线索极其单薄,叙事时常被旁白打断,线性叙事结构被跳跃式抛弃,配乐有时与银幕上的事件格格不入,无声电影风格的字幕导致图像流中断。人物对话的碎片化甚至吵闹的争吵的出现给电影带来了疏离感(如《昨日女孩》中关于宗教的争论和自言自语),而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奇幻片段则造成了直接的破坏性效果(例如,在《昨日女孩》中,手被压流血的场景(对观看者的心理极为反感)等风格特征。或许在影片中,克鲁格一直是一个坚定的解构主义者,打着质疑权威的旗号。他致力于拆除旧话语并建立新含义。只有打破强制性的因果逻辑和既定意义,释放一切固有的经验,才能突破话语的束缚,获得新的世界图景,建立一个打破银幕幻象的开放的、自给自足的电影语境。作为法国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在德国的忠实粉丝,我们也能看到戈达尔对克鲁格的影响,比如《昨日女孩》中使用非专业演员、手持摄影和跳跃剪辑、穿插骑兵木偶动画的荒诞效果、新闻剧照的政治参考等等。克鲁格曾经与戈达尔有过一次有趣的对话,题为“《盲目的爱情》”。戈达尔说,他在看电影之前就爱上了电影,电影对他来说就像盲目的爱情。也许对于克鲁格来说,电影就像盲目的爱情。正是因为盲目,他在多年的电影生活中宣扬了革命态度。 《昨日女孩》中有一个场景,安妮塔站在繁忙的街道上,看着一座历史建筑被拆除、毁坏。在秩序井然的社会环境中,安妮塔的性格特征是独一无二的。除了撒谎之外,她基本上对所有事情都毫不掩饰地诚实。面对一次次的驱逐,她完全接受,对待爱情的抛弃。说罢,她轻松离开。直到孩子死后,她才因情绪失控而放声大哭,但没过多久,她就眼含泪水地笑了。奔放的安妮塔是在这个制度僵化的社会中努力生存的一线曙光。但这一丝曙光,对于我来说,却让我无法看清未来。还记得《四百击》中那个小男孩安托万不断地向大海奔跑,最后转过头,留给观众一片茫然。在 《昨日女孩》 接近影片结尾的 30 秒内,Anita G 直视着镜头的我们。这张本应年轻的脸在轻快的配乐中显得格外疲惫和困倦。没有表情,却仿佛说出了世间的一切。这不是指控或问题。这是一张昨天已经死了的脸。 2011/3/8